兰州新区废品回收
兰州新区废品回收,“废品”创业是门慢生意,获客量、活跃度、估值等传统互联网KPI,在更强调长期价值、可持续性的废品分类回收生意面前可能失灵。“风来了,猪都会飞”,猪飞没飞起来不知道,但互联网风口起起落落,今年“废品”成风口,似乎真的要乘风而起。
东方**研究所近期以兰州模式为参照,对全国废品分类市场规模进行测算,认为全国普及废品分类孕育的市场规模近 2000 亿元,其中废品收转车、中转站及相应预处理设备和废品分类服务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442 亿元。
另一个数据是德国废品处理和回收收入占GDP的8%。照此比例估算,中国废品产业应该是个上万亿的市场——正应了一句话,废品也许是放错地方的宝。无怪创业者纷纷涌入,甚至还进口“洋废品”。但值得注意的是,风来前,因不堪承受之重,一大拨在互联网大热时入坑的“互联网+废品”项目,已提前黯然离场。前有 9 贝壳。一个APP上下单预约上门回收旧物的平台,试水一年多,已于 2016 年 11 月停摆。创始人是阿里老兵,天使轮就获得 500 万美元融资。
今年 4 月,智能废品分拣项目小黄狗因受**公司团贷网事件影响,账户被冻结(小黄狗与团贷网系同一实际控制人名下),不得不裁员“弃卒保命”。团贷网出事可谓**,小黄狗运作模式才是内因。小黄狗当下主要来钱模式并非回收废品,而是招商铺智能设备,运用押金实现资本运作。饼愈画愈大,盈利却迟未到来。
2017 年初,现峰瑞资本副总裁马睿投资奥北环保前,几乎对废品分类和废品回收两个细分领域内所有商业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有不少是“互联网+回收”模式。在马睿看来,“互联网+回收”模式关键看互联网有无从本质上提升整个链条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回收量。现实却是,纯互联网思维下,诸多“互联网+回收”项目前端成本难以消化,获客量、活跃度、估值等传统互联网KPI,在更强调长期价值、可持续性的废品分类回收生意面前可能失灵。
试想,一对拾荒者夫妇在小区废品房附近租房,白天不停地分拣,日日净赚。而互联网公司进场,成本是前者数十倍。
“废品”创业遇到的坑
当下废品产业链中,体量大的公司集中在后端废品处理环节,比如传统环卫公司北控清洁能源、启迪环境,均为上市公司,初创公司主要分布在中上游。马睿在看项目时发现,很多创业公司是从可回收废品智能分拣、打包运输切入废品产业。创业者用融资来的钱购买场地,建废品打包压缩站。工作人员在打包站将可回收废品进一步分拣,运往下游厂家。
购买几千平米的打包压缩站,市场价格达到数百万元。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打包压缩站却随时可能面临拆迁,越来越被推向城市的外环。对创业者而言,打包压缩站每一次外迁无不是推倒重来,已投入成本将彻底沉没。另一类常见项目是o2o上门回收,做的是废品回收链条的优化。其悖论在于,上门收废品成本高,而每次上门回收量有限。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见顶,o2o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创业者获利正变得日益艰难。为了增加获客、提升用户活跃度,创业公司只好不停地找融资,还采用补贴等方式提升复购率。
“互联网公司看重获客量、留存率、活跃度,但这些指标都没有触及废品回收业务的本质。把收废品师傅和用户分别上线,通过互联网做一个连接,这并没有使整个系统成本变得更低或者提升效率。把废品分类回收做成可持续的生意,关键要把物流、人工等成本降下来。”马睿表示。
纵观整个废品分类回收行业,越往上游越分散,很少有企业是从源头培育人们的废品分类习惯。一大原因在于,废品分类回收看上去像社会公益事业,很多公益组织也在做废品分类倡导,它很难做成大生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奥北环保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剑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一组数字,奥北环保所在的成都市,每天生产的废品总量大约有一万六七千吨,可回收物比例在30%以上,大约有 5000 吨,毛利可达 350 万。照此计算,住建部规划 2020 年底全国 46 个重点城市将建成废品分类处理系统, 46 个城市每年毛利可达到近 600 亿。这还不包括数量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和广袤农村产生的可回收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