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水下切割
水下切割有哪些常见事故?
水下切割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应用比较普遍的水下特种作业技术。水下切割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所以潜水员在进行水下切割作业前,都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才能上岗操作。今天以曾经的水下切割事故作为案例分析事故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事故一:某海洋工程公司在某电厂码头对已沉井法兰进行水下切割时,由于没有预先探测沉井内部是否完全进水,盲目进行作业,导致该潜水员在切割过程中吸附到沉井上,窒息**。
事故二:某船厂建造的浮船坞在完成后,采用水下电氧切割的方法对滑道底座和船坞本身进行水下切割分离。在切割过程中误将其辅助连接作用的钢缆割断,导致潜水员与滑道底座一起沉入海底,但没有造成潜水员重大伤害。
事故三:某海洋公司在对水深70多米的海底管道进行切割时,由于参数选择和操作不当,导致切割过程中烧毁多个割把,潜水员多次感到麻电。
事故原因分析水下切割时,如果需要对密封容器进行切割,在切割前应先在密封容器的顶部开通气孔,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爆炸,还能平衡容器内外的压力差,避免潜水员被吸附到容器上产生伤害;应尽量避免悬浮作业,且要注意留有避让位置,认真观察周围环境,不要误割构件的其他部位或身边的其他器材;切参数要随着水深的增加进行相应的调整,切割电流、氧气压力和切割角度配合合理,操作技术运用恰当。
事故一中,该潜水员明显违反了水下切割作业安全规范,没有事先开孔平衡压力,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水面的辅助人员也应注意保持与潜水员的通话联系,遇到危险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予以营救。
事故二中,潜水员在水下切割作业时,没有设置辅助平台加以支撑,导致作业时潜水员身体晃动,加上船坞与底座的间距较小,视线有所影响,所以产生了潜水员遇险的情况发生。
事故三种,潜水员操作时,由于没有计算好水深的影响,调节的切割电流值偏小,切割角度调整的也不到位,使得切割时产生短路的时间过长,烧坏许多割把。